
客户成果|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发现影响华南早晚兼用型品种感温性关键基因
- 分类:新闻中心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4-07-13 14:14
- 访问量:0
客户成果|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发现影响华南早晚兼用型品种感温性关键基因
【概要描述】艾迪晶生物对该实验提供分子技术指导及水稻遗传转化服务,助力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改良。
- 分类:新闻中心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4-07-13 14:14
- 访问量:0
近日,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“A 9.5-kb deletion in the 1st intron of OsMADS51 enhance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in rice”的研究论文。
本研究中,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赵雷博士利用刘耀光院士团队开发的MMEJ技术及其线上平台MMEJ-Ko(http://skl.scau.edu.cn/mmejko/)设计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大片段删除技术,成功创制出删除9.5Kb的材料。MMEJ片段删除技术由刘耀光院士团队2020年开发。艾迪晶生物对该实验提供分子技术指导及水稻遗传转化服务,助力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改良。
技术原理:
微同源末端连接(MMEJ)是一种 DNA 修复机制,区别于非同源末端连接(non-homologous end joining,NHEJ)介导的DNA修复机制,是在DSB附近的4-25 bp的微同源序列(microhomologous sequences,MHS)之间的重组修复。利用CRISPS/Cas系统产生的DSB和MHS可以实现高效基因组大片段删除。
技术优势:
CRISPS/Cas系统产生的DSB,通常会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(NHEJ)介导的 DNA 修复,造成靶点附近一个或多个碱基的插入/缺失,而大片段删除概率极低。利用MMEJ技术在设计靶点时两个靠近DSB的位置有4-25bp微同源序列,极大的提高大片段删除的概率,实现大片段定点删除的材料创制。
设计特点:
MMEJ通路在细胞周期中处于活跃状态,MHS越靠近DSB位置,片段删除效率就越高;MHS的长度与删除效率没有显著关系;使用多个sgRNA 产生多个DSB可能会增加基因组片段删除效率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